http://www.jieyabz.com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of Shijiazhuang
 
 

深化基层党建网格化工作推进方案
时间:2012-10-24 09:55:58
关键字:深化基层党建网格化工作推进方案

石家庄市人社局机关党委

深化基层党建网格化工作推进方案

(二0一二年八月十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建立完善以基层党建网格化为基础的社区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精神,市人社局机关党委按照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建网格化,完善街道“1+3”大工委制,确保大党建工作扎实开展、有序进行、落实到位,特制定工作推进方案:

一、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区日益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人民群众生活的主要空间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活动的舞台。社会转型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聚焦在社区,执政党在城市所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也集中在社区。通过推进社区党建网格化,探索党建社会化的模式,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不断深化拓展“凝聚力工程”,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基础。社区党建网格化的目标是以社区为载体,以网格化的方式,打破条块分割,发挥社区内各类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区党的建设的积极性,整合社区内各类党组织的资源优势,探索跨系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隶属关系的“多跨”的区域性横向联动的社区党的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形成全面整合社区党建资源的综合平台,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党建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应用,更好的贯彻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完善街道“1+3”大工委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通过健全完善街道“1+3”大工委制,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合力,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不断巩固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为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完善街道“1+3”大工委制的目标任务是,建立以街道“1+3”大工委为核心,上下相通、左右联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多层次的组织构架,健全街道社区大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按照条块联动,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的原则,完善区域联动协调机制;完善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格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善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与区域党建互联互补互动机制,建立资源整合型党建工作模式,逐步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区化、协作化、社会化和一体化,努力构建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符合行业党建特征、符合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积极参与建立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领导机制

1、积极参与建立完善街道“1+3”大工委制。积极配合全市各街道党工委均成立驻区单位联合党委、综合党委和居民区党委三个党委。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推荐党务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党组织负责人为兼职委员,建立《党建工作联络员》档案。

2、明确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兼职委员和党建工作联络员的工作职责。市人社局各级党组织兼职驻区单位联合党委委员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和指导本单位党组织参加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工作,调动本单位在区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形成社区建设管理合力,构建区域资源共享、文明共创、事务共管、活动共搞的工作格局,切实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综合管理水平。市人社局机关党委党建工作联络员职责是,负责与本单位党组织与驻区联合党委的联络。

  3、积极参与建立街道“1+3”大工委制的相关制度。市人社局机关党委要派员参与各街道党工委都要建立健全三个方面的工作制度:建立定期例会制度,由街道党工委定期召集三个党委召开议事协调会议,协商解决街道辖区内的各类问题;市人社局各级党组织也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和不同领域党建工作的实际特点,建立健全同驻共建、楼宇党建、为民服务等工作制度和机制,形成运转高效、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

  (二)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共同参与机制

  1、全面推行驻区单位党组织联系街道社区制度。从2012年起,我局各级党组织要全面推行联系街道社区制度。各单位党组织要主动同驻地的街道社区党组织取得联系,并明确一名党建工作联络员经常性到所在街道沟通有关情况。同时,建立本单位党组织联系驻地街道社区党组织情况台帐,完善共建制度、工作机制、帮扶内容、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等,自觉接受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区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活动中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2、明确本单位党组织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的职能定位。我局区单位党组织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重点承担的工作内容包括: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大党建工作的方法、思路和措施,建立“双向互动、双向促进”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积极参与本地各类同驻共建活动,把参与社区共建情况列入本单位党群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共建活动,并建立专项工作台帐;组织本单位在职党员向居住地的社区党组织报到,积极参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协助街道社区党组织做好流动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

3、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双向服务机制。我局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与本单位自身发展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在开展双向服务中实现互利双赢,以提高工商部门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三)完善社区党员作用发挥机制

1、全面推行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制度。要突破党员隶属单位、行业和党组织的局限,建立在职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市局各级组织的在职党员都要接受本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地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双重管理,在职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本单位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持在职党员报到函到现居住地的社区党组织报到,亮明党员身份,提供联系方式,并将报到函回执交由所在单位党组织管理,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在“八小时以外”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2、明确在职党员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市人社局机关党委所属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应重点承担的任务包括:积极配合所在街道社区党组织建立在职党员联系卡,如实登记个人基本情况和特长;认真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服从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接受社区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履行社区居民应尽的义务,尊老爱幼,关心邻里,帮贫扶弱,培养良好生活情趣,在不与本单位工作任务相冲突的情况下,尽力主动参加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环境建设、文化建设等群众性公益性活动,树立自身良好形象。

   3、为在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积极探索党员组织关系由一个党组织主管,参加多个党组织活动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拓展党员发挥作用的领域和空间,推动在职党员在居住地社会组织和区域化党建中发挥作用。坚持和引导在职党员进入区域性、公益性、服务性志愿者组织、群众活动团队和网格组织中,鼓励和支持在职党员成为社会组织的骨干。在职党员应树立“社区意识”、“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对社区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习惯和融入社区管理之中,主动关心支持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做“全天候”党员,逐步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在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四)完善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市局各级党组织要把服务驻区群众作为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内容,把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总目标,积极参与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开拓社区服务新领域。建立健全驻区单位和社区组织相结合、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不断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积极开展面向困难户、老年人、未成年人和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服务,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开展面向全体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驻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等。积极本单位在职党员参与驻区社区建设,开展服务活动,不断提高本单位驻区在职党员服务驻区的质量和水平。

四、党建网格化管理的范围

市人社局机关各级党组织(党总支、党支部)及所属在职党员。

    五、方法步骤

市人社局机关党委深化基层党组织党建网格化为基础的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分三个阶段。第一,宣传发动阶段;第二,报到建档阶段;第三,共驻共建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8月15日前)

市人社局机关各单位党组织要按照市委《关于建立完善以基层党组织党建网格化为基础的社区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精神,层层动员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党员参与积极性,确保工作覆盖到各级党组织及每个在职党员

    (二)报到建档阶段(8月16日-9月16日)

8月16日开始,市局各级党组织要根据市委办公厅[2012]1号文件通知要求,结合本部门的工作规划及方案,全面落实本单位同驻地的街道社区党组织建立联系、在职党员到现居住地的社区党组织报到等工作,并做好各类台账及档案的整理工作。

9月10日前市局各党支部要指定专人负责,将每个在职党员的“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回执函”集中收集,收齐后上交局机关党委,并将工作落实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加盖党组织章)报市局机关党委,逾期不报者,由党支部书记向机关党委说明原因。

(三)共驻共建阶段(9月17日——)

     市局各级党组织自2012年9月17日起,要积极参与驻区党委(党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在职党员要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区党支部的活动,并将参与情况及时向局机关所在党支部汇报,党支部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共驻共建”活动情况,汇总后形成电子版书面材料向市局机关党委汇报。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市局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

完善街道“1+3”大工委制,建立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结合部门实际,强化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认真研究推进大党建工作格局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机关党委是构建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的责任主体,机关党委书记要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主管党建工作负责人负责抓落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具体落实,要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创新我局驻区单位党组织同街道社区党组织同驻共建的方法、途径和具体内容,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强化考核,务求实效。从2012年起,市委将把市及市以下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街道社区大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全市党建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每年年终考核时,将对我局驻区单位党组织联系街道社区、参与同创共建以及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等情况进行了解,查阅相关资料、文件及档案,并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签署意见,作为我局驻区单位党组织确定考核等次、评选文明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等的重要依据。对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率不足90%的单位和不支持社区工作的领导干部和在职党员年度考核不予评优。对驻区单位不履行社区建设责任的,取消评先资格。我局驻区单位党组织要注意掌握本单位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在评选表彰先进时要主动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作为本人评先评优、考核晋级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督导,形成常态。为确保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的稳步推进,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机关党委将采取定期督导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局属各单位开展共驻共建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将把推行大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半年书面述职和年度大会述职的重要内容,对于不按要求联系街道社区的单位及党员进行通报,并追究有关责任人职责。因此,我局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抓紧抓好,落实到位。

  (四)选树典型,加大宣传。市局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互联网、社区广播、社区事务公开栏等形式,加大对街道社区大党建工作的宣传推广,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大力宣传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内容要求和取得成效。  

上报邮箱:jgdw307@163.com

附件:1、《党建工作联络员登记表》

      2、 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函

3、 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

4、 在职党员社区活动记录卡

           

附表一:

           党建工作联络员登记表

序号

单  位

姓  名

职  务

手机号码

备注

附表二:

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函 

 

      社区党组织: 

我单位在职党员     同志,性别    ,年龄    岁, 

职务岗位              ,于         日前到你社区报到,请予接洽。 

党员联系电话:                  

        

            ххх单位党组织(盖章) 

                       年  月 日 

 

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回执联 

 

        单位党组织: 

你单位在职党员     同志已到社区报到,特此回复。 

         

ххх社区党组织(盖章) 

                           年 月 日 

 

经办人:          联系电话: 

附表三:

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 

姓    名 

  

性    别 

  

民    族 

  

出生年月 

  

入党时间 

  

参加工作 

时    间 

  

文化程度  

    

健康状况 

  

工作单位 

  

行政职务 

  

党内职务 

  

联系电话 

办公室 

  

住    宅 

  

手  机 

  

电子邮箱 

 

QQ号码 

  

工作单位党组织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家庭详  细地址 

 

工作单位 

详细地址 

  

有何特长 

   

单位意见 

 

备注 

 

注:本表由单位党组织进行登记、填写,一人一表,一式两份,一份由单位存留,一份交党员所在社区登记备案。 

  】【打印】【关闭窗口】    
 

bet365娱乐网  版权所有    石家庄市信息中心技术支持
地址:青园街102号  邮编:050011   冀ICP备06000020号
Address:No.102 Qing Yuan Stree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